在中国历史上,柔然也是北方草原出现过的一个重要的游牧族群。这个族群曾经在100多年的时间内,控制过漠北草原乃至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区域,并与北魏发生过激烈冲突。那么柔然究竟是个怎样的族群?它是如何兴起的?最终又是如何覆灭的呢?
关于柔然的起源,《魏书》说它是“东胡之苗裔”, 也有一些记载称它为“匈奴别种”或者“匈奴之裔”,也就是认为它在历史上可能跟匈奴有联系,或者其先祖部族曾经臣服于匈奴。而也有观点认为,柔然可能属于一个部落联盟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族群,其中包含血统语言各不相同的多个族群。
而具体在史书中的记载,一个名叫木骨闾的人可以说是柔然兴起的关键人物。根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在公元3世纪时,北魏皇族的先祖部族索头鲜卑部首领拓跋力微在位时,有一次他部下的骑兵在作战时俘虏了一个不知道自己叫啥的小孩,然后让他做了奴隶。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叫啥,而且他还从小就是秃头,所以周围的鲜卑人就给他取名叫木骨闾,也就是秃头的意思。
而这个木骨闾长大之后,身材非常魁梧健壮,而且很能吃苦,所以成为了索头鲜卑部的一名骑兵。到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在位期间,也许是觉得自己奴隶出身在索头鲜卑部没什么发展前景,木骨闾找了个机会逃走了。
在逃亡之后,木骨闾先是在一些溪谷里藏匿了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就在身边集结起了大约100多其它逃亡者,之后他带着这些人又逃到了阴山以北的意辛山(大约在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周边),投奔了当时另外一个在当地活动的鲜卑部落纥突邻。也许是因为他去投奔这个部落时带了100多弟兄,可以说有了些资本,所以成为了一名军官,并很快娶妻生子。而他的后代乃至当初跟随他来到纥突邻部的弟兄们的后代,在后世就成为了柔然族群的核心部众。
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最早的柔然人就可能是由不同血统和语言的逃亡者聚集在一起的一个混合族群了。而在这个族群中,木骨闾的后代也很自然就成为了其王族,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后来的汉文史料里在翻译其姓氏时使用了相对比较文雅的用字,将柔然王族称为郁久闾氏。
而在木骨闾死后,他的部众转由他的儿子车鹿会统领,而这时他们的部众应该人数已经得到了显著扩大,拥有了和纥突邻部分庭抗礼的实力,所以车鹿会不久后带着部众脱离了纥突邻部自立,并开始自称“柔然”。
而当时的柔然还只是一个很小的部落,所以完全自立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史书记载当时柔然曾经长期向拓跋鲜卑称臣,向其供奉马畜貂皮等特产。而当时柔然部落大致活动于阴山以北和河套东北地区。后来,柔然部还曾一分为二,之后的柔然部经历了一连串重大变故,却因祸得福,实现了崛起。
当时,接近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前秦在公元376年灭亡了拓跋鲜卑建立的代国,使一直对拓跋鲜卑称臣的柔然失去了靠山。在这种情况下,统领东部柔然的匹侯跋率领自己的部族投靠了匈奴支系铁弗部的首领刘卫辰。但他没想到代国灭亡仅仅10年之后,拓跋部就复国成功,建立了更加强盛的北魏。而北魏建立之后不久,就派兵讨伐背叛了自己的柔然,结果柔然大败,匹侯跋和和统领西部柔然的缊(wēn)纥提都先后投降了北魏。
这样柔然各部都又成了北魏的臣属。但之后北魏仍然让他们自治,所以虽然受到很大削弱,但各部首领仍然拥有一些部众。而在公元394年,缊纥提和又自己的一个儿子社仑闹翻,社仑自己带着的几百人去投靠自己的伯父匹侯跋,但匹侯跋对于社仑来投却非常不放心,所以让他带着部众在远离自己居住地的地方游牧,同时还让自己的4个儿子在周边监视他。而这社仑也确实另有企图,在此后不久就发动突袭,把匹侯跋和他的4个儿子都给俘虏了。但匹侯跋还有几个儿子则成功逃脱,并把匹侯跋的残部又收拢了起来,和社仑作对。
而这个社仑确实很有计谋,他看自己一下子无法吞并匹侯跋部,就把匹侯跋给放了。但他的真实目的却是通过匹侯跋把他的几个儿子引诱回来,自己好聚而歼之。而匹侯跋的几个儿子不知是计,所以真的带着部众回去了,结果很快社仑再次发动突袭,杀死了匹侯跋,吞并了其部众。而匹侯跋的其它几个儿子则逃走投奔了北魏。
此后,社仑就成为了整个柔然部的首领。但此时北魏肯定不会放过社仑,很快派出大军追击。而社仑一方面向漠北逃亡,一方面则联络羌人建立的后秦并与其和亲,试图共同对付北魏。北魏和社仑部很快在河曲爆发大战,社仑战败逃到漠北。之后很快,他又遭到了当地部落斛律部的攻击并再次被击败。但社仑不久后利用斛律部胜利之后松懈之机再次发动突袭,俘虏了斛律部十之七八的部众,迫使斛律部首领南下投奔北魏,而社仑则在漠北站稳了脚根。
在此之后,社仑四处征战,吞并了当时也在漠北的高车和拔也稽等部,很快强大了起来。而这一系列变故也使得柔然彻底摆脱了拓跋鲜卑的控制。公元402年,社仑自号丘豆伐可汗,在今天蒙古国哈拉和林西北方的鹿浑建立汗庭,成立了一个相对强大的部落联盟。这样柔然也成为了草原上比较早使用“可汗”头衔的一个部族。
但在此之后柔然虽然强盛,其王族内部权力争夺却仍然非常不平静。在社仑死后,柔然可汗被他弟弟的后代夺取。到柔然第三任可汗步鹿真在位时,柔然就再次发生动荡。当时,柔然有个高官叫叱落候,步鹿真和社仑的儿子度拔不知道怎么同时和他的一名小妾勾搭成奸。这个叱落候本来出身于高车部,在社仑灭亡高车的过程中投靠社仑,因此也非常有实力。而他这时也产生了干涉柔然王位的念头,并正在密谋忘掉步鹿真,立柔然王族的另外一个王子大檀为柔然可汗。
结果他的小妾把这事告诉了步鹿真,导致叱落候被杀,但步鹿真随后派兵去攻打大檀时却遭遇失败,他和度拔都被大檀俘虏并杀死,之后大檀就成为了柔然的新可汗。而大檀在位期间,和鲜卑化汉人冯跋所统领的北燕建立同盟,多次南下入侵北魏。一些现代观点认为,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木兰诗》及“木兰”这个形象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是北魏民众基于北魏抵抗并反击大檀入侵时发生的类似事迹广泛传唱的民歌。
因为在大檀时期柔然确实进入了其强盛期,所以后来一些中原史书也干脆将柔然称为了“大檀”或者“檀檀”,一些观点甚至认为,后来的“鞑靼”一词也源于大檀的名字。
而大檀在位期间,除了入侵北魏之外,还向西扩张,开始直接干涉西域诸部的事务。他联合北匈奴余部悦般迫使之前游牧在天山北部的乌孙西迁葱岭(帕米尔高原),并直接控制伊吾(今新疆哈密周边)。但之后悦般王前往柔然去朝拜时,却又嫌弃柔然人肮脏原始,所以没见到大檀就返回了悦般。而这又惹恼了大檀,导致柔然和悦般很快开战。而柔然也借机在西域大肆扩展自己的势力。虽然后来柔然在北魏的反击中遭受重创,西域各部纷纷归顺北魏,大檀也忧愤而死,柔然一度衰落并向北魏称臣。但在公元436年,大檀的儿子吴提再次与北魏交恶,双方在多个战场展开了多年熬战。
在公元452年,北魏宦官宗爱连杀太武帝与拓跋余两个皇帝,北魏陷入内乱。而柔然则借机在西域压倒北魏。公元460年,柔然灭亡了匈奴余脉建立的高昌北凉政权,扶植了出身于当地汉人望族阚氏家族的阚伯周建立了对自己称臣的阚氏高昌政权(今新疆吐鲁番东南)。此后,柔然还通过高昌臣服西域其它政权,一些记载甚至显示当时印度有一些政权也曾通过高昌去柔然朝拜。
而在此期间,柔然也出现了一定汉化迹象。公元464年,柔然王子予成即位成为受罗部真可汗,之后效仿中原王朝定立年号永康。公元471年,柔然大军兵临于阗(今新疆和田周边)城下,迫使于阗王向北魏求援。而在随后两年,柔然又曾对北魏西北重镇敦煌发动了连续进攻。
可以说此时的柔然如日中天,但因为其急速扩张导致内部格局日益复杂,危机也在此时逐渐显现。公元485年,予成的儿子豆仑即位成为可汗。豆仑生性残暴,对外穷兵黩武,在内部也对不顺从自己的大臣大开杀戒。而他这种残忍的做法使原来臣服于柔然的高车贵族伏罗至罗心生反意。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再次派大军反击柔然,伏罗至罗趁机率领1万部众脱离柔然,向西迁徙。
而豆仑得报后率军追击,结果却屡战屡败,最终引发内部兵变,豆仑被杀死,他的叔父那盖成为柔然新可汗。但此后高车联合北魏,在西域与柔然进行了数十年激烈争夺。双方你来我往,多次交换攻守,并多次引发北魏和当时中亚的强权嚈哒介入。而柔然在此期间仍然多次发生内乱,有多位可汗在被推翻之后逃亡北魏。
在公元534年,北魏因为内乱分裂为东西魏,东西魏暂时无力与柔然抗衡,只得与柔然讲和。而柔然则借机成功地攻灭了高车,再次走到了高光时刻。但与高车几十年的持续战争似乎也对柔然的实力形成了极大损耗。北方草原上的另外一个部落联盟铁勒似乎看到了柔然衰落的迹象,所以发兵东征柔然。而此时原本臣服于柔然的突厥部落半路偷袭,将铁勒击败,然后将铁勒的5万部众收为己有,使突厥的实力骤然增强。之后突厥首领土门可汗向要求柔然把公主嫁给自己,但遭到柔然可汗阿那瓌断然拒绝,之后突厥脱离柔然并与其交恶。
公元552年,土门率军攻杀阿那瓌。之后柔然各部陷入混乱,分裂成了东西两部。但这两部柔然此后都遭到了突厥的持续进攻,最终都无力抵挡,分别投奔了北齐和西魏。而投奔西魏的柔然部众是由柔然末代可汗阿那瓌的叔父邓叔子所率领,他们开始时受到了西魏的热情招待。但不久之后突厥使者来到西魏,要求西魏交出柔然残部,西魏无奈只得将邓叔子和他的3000部众都交给了突厥使者,结果这3000人全部被突厥人在长安青门外斩杀。
至此,作为一个强大部族的柔然消失在了中国历史上。其余部或者逃亡中原,融入汉族(有说法认为后来汉地的茹姓可能部分源自柔然),或者逃亡外兴安岭及贝加尔湖,融入当地部族之中。有观点认为后来的契丹和蒙古可能都有一些柔然血统。而近代以来,相当一部分欧洲历史学家认为,公元568年进入欧洲的游牧族群阿瓦尔人可能也是柔然残部,这个族群后来在欧洲曾经臣服了许多日耳曼和斯拉夫部落,建立起颇具实力的帝国。直到公元822年之后才在法兰克帝国的打击下衰落。相关内容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