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揭秘垂钓高手笔记:江湖“黑鱼”习性全解析

04-16

揭秘垂钓高手笔记:江湖“黑鱼”习性全解析

●  隽丞  文/ 王希宝  图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钓鱼人来说,了解所钓对象鱼的习性知识,这对于钓技提高,无疑必不可少;有道是“高手识鱼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本文仅从钓友们常钓的十种对象鱼来浅谈其习性,希望能对钓友们有所帮助。

黑鱼学名为乌鳢和斑鳢的俗称,地方叫法较多,如乌鱼、财鱼、蛇头鱼、黑鱼棒子、火头鱼、孝鱼等等。

黑鱼无肌间刺,蒜瓣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非常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市场售价高,已成为许多钓鱼人喜欢钓的鱼种,尤其是路亚爱好者。

黑鱼,体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逐渐为侧扁形。头部较长略扁平。吻短宽而扁,前端钝圆。口大,端位,口裂后延至眼的大后方。下颚稍突出。上、下颚、犁骨及腭骨具尖细的齿。

眼大,侧上位。背鳍极长,自胸鳍上方起直达尾鳍基。臀鳍也长,起自腹中,后延至尾柄前方。胸鳍较宽,后缘呈圆形,下侧位。腹鳍较小,次胸位。背部及体侧有许多青黑色不规则花斑,腹部色较淡,因而显现呈蛇形斑纹,故有的地方形象地称为蛇头鱼。

由于品种不同,有的能长得很大,十几斤几十斤都有出现,比如乌鳢就是能长成大型鱼的黑鱼,而斑鳢却长不大。

黑鱼适应能力极强,遍布我国七大江河水系。由于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南方黑鱼两年即可性成熟,而东北地区则需要三年的时间,其成熟的最小个体都在一斤上下。尽管品种不同,但其习性基本一致。

一、栖息习性

黑鱼属于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环境中。

所以,水草繁茂的湖泊、江河、水库、沟渠、池塘等等都是其合适的生活水域。黑鱼时常潜于水草茂盛的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黑鱼最喜欢静水、清水的环境,不太喜欢快速流水和过于浑浊的水体环境。黑鱼跳跃能力强。当下雨池塘涨水,江河涨水水流加快时,黑鱼会逆流而上,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转移。

若其生活水域饵料不足时,也会向其他水域转移,转移时多在夜间或大雾天进行跳跃以便翻过障碍物;若其落入地上,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尤其能翻越低矮的塘坝、桥梁、渔网等障碍物来寻找新的生存环境。

二、摄食习性

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水中食物链的顶端,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的大小而有差异。

体长3厘米以下的幼鱼主食桡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黑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比如鲫鱼、白鲦、青鳞子、趴地虎、泥鳅及各种幼鱼等等。

黑鱼的游动速度缓慢,捕食一般不是追赶猎物,而是耐心隐藏于水草丛中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

所以,钓黑鱼就要找有水草的水域,而且水草厚的地方黑鱼会多一些;钩要下在水草的缝隙处或草洞里,不要下在远离水草的明水区;有些看似天然的草洞,实际是黑鱼经常露出身体造成的,草洞越大,表明附近黑鱼个体就会越大。

黑鱼对动态饵非常感兴趣,对于静态饵有时会视而不见;尤其是大黑鱼,越是饵食大且动态的,对它就越有吸引力,甚至对路过的小鱼权当看不见,因此路亚拟饵青蛙,就成了钓黑鱼的首选钓饵。

笔者20世纪90年代钓黑鱼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当时一处我看好的位置应该有至少是二斤以上大个体黑鱼出现,可是我下的懒钩就是不见其咬钩,再次去在同一处下钩,可还是没有黑鱼咬钩。

我就琢磨着,凭借多年的钓黑鱼经验,我的判断绝不会错,这个位置应该有大个体黑鱼,可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我一直思索着,是不是头两次挂的泥鳅小了?

第三次去我就换一条很大的黄色泥鳅挂在钩上,还有两三个钩子下完后我就离开到了坝上(离钓鱼的位置直线距离有50米远)的树荫下休息,还没有一支烟的功夫就听到我下大泥鳅的位置有很大的水声,我一看是一个很大的水花出现在钩窝上,我心想难道这么快大黑鱼就上钩了?

我边思索着边快步跑向我钓鱼的位置,果不其然,大黑拉着钩竿使劲往水底下钻,钩竿完全入水了,钩窝都让它弄浑了,我拔出竿子就拉鱼上岸,体长足有半米多,到家称重5.2斤,这是我当时钓到的最大黑鱼。以后也多次遇到类似的情况。

黑鱼在食物不足时还有自相残杀的现象。黑鱼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甚至是同类个体,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左右。

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5℃时摄食明显减弱,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

黑鱼还有喜强光的特性,其晴热天气会露出水面或到岸边晒太阳,并随机捕食,其摄食量要远远大于夜间和阴雨天。所以,钓黑鱼,最好选择高温时节的晴日出钓。

笔者长期钓黑鱼发现,黑鱼还具有领地意识,一个领地范围内会有数量不多的黑鱼,而且大个体的黑鱼往往会首先循声查看是否有外来入侵者,并伺机进行捕食。

三、耐低氧

黑鱼是较耐低氧的鱼种,离开水体只要保持皮肤湿润可存活四五天以上的时间;所以,尽管天气闷热,水体缺氧导致其他鱼类难以进食甚至上浮,可黑鱼却是没事,照样会捕食。

黑鱼这种耐低氧能力皆是身体构造促成的: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不时将头露出水面,借助在鳃腔内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黑鱼还有“坐撅子”的特性,就是当池塘、沟渠、湖水即将干枯时,它能像某些动物冬眠一样,即呈蛰伏状态,这时它尾部朝下把身体“坐”进泥里,只留嘴巴露在泥面以上,可持续数周,等待再次来水时便恢复正常生活。

冬季冰下没水冬眠时也会钻到稀泥里露出头部呼吸空气。而温暖的季节,黑鱼在水中活动一段时间后,往往也会将头部露出水面,借以辅助呼吸。

四、喜高温

黑鱼是典型的喜高温鱼种,当夏季岸边水温很高时,黑鱼还会来到岸边晒太阳,水温越高活力越旺盛,其食量也会更大。

水温达到40℃仍可生存,最高上限生存水温为41℃。最佳摄食水温为25℃~35℃。所以,盛夏乃至初秋是出钓黑鱼的最佳时机。

五、筑巢产卵及护子习性

当夏季水温逐步升高到18℃以上时,性成熟的黑鱼会成对筑巢产卵。产卵巢多分布在静水或水流平缓的水草茂盛的水域,外观呈圆形,直径一般为0.5~1米左右。

筑巢时,雌雄亲鱼共同用口衔取水草和植物碎片,以唾液作黏合剂,筑成漂浮于水面的环状鱼巢。产卵受精后,亲鱼轮流守候在鱼巢下面,驱赶敌害以保护受精卵安全,因风浪使鱼巢受损时也会及时维护。

待幼鱼出生后不久,会密集成群地聚在巢穴附近水面或水下层游动,亲鱼就在其附近守护。当小鱼长大离开鱼巢成群摄食时,亲鱼仍不断地尾随在鱼群后面,此时防护的警惕性更高,如有其他敌害即将侵袭小鱼时,亲鱼便全力以赴进行驱赶。

当小鱼长到5厘米上下能独立分散活动,并逐渐散去时,亲鱼才会离开,完成了护子工作。正是黑鱼这样的护子习性,才助力了种群的延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




请扫码关注



宠物诊所投资多少钱

甘肃版3年袁大头银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