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乌海:墨香四溢,石韵永恒

09-15

乌海:墨香四溢,石韵永恒

乌海,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移民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黄河文化、蒙元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等特色文化在这里碰撞相融,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文化之花。

在乌海的特色文化中,书法文化和赏石文化堪称“双子星”。从矿山兴起书法文化,到被命名“中国书法城”,乌海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书法奇迹”;从民间发端到政府推动,再到全社会普及,藏石热、赏石热一浪高过一浪,与书法文化和“中国书法城”的璀璨夺目相比,赏石文化和“中国赏石城”同样大放异彩。

满城尽飘翰墨香

走进社区,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展露风采;走进校园,学生们一笔一画临摹字帖;走进机关,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热闹非凡;走进企业,技艺精湛的职工书法作品让人赞叹……行走在乌海的大街小巷,处处闻得到翰墨飘香,时时可遇见染毫之人。

从1994年提出创建“书法城”,并将“书法城”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远景目标纲要,到200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国书法城”,2011年荣获“中国硬笔书法名城”称号,2013年“书法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启动,全市80%以上的社区、90%的学校、50%的规模以上企业、90%的军(警)营建立了书法基地(活动室)……全民爱好书法、习练书法、经营书法、研创书法的氛围日益浓厚。如今,全市常年习练书法的爱好者群体庞大,全市国家级书协会员达45人、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60人、市级书协会员2000余人,书法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灵魂。

2014年,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书法艺术殿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建成开馆。这个集书法和美术展示、鉴赏、教育、培训、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地标性建筑,配套建有22万平方米的书法广场,成为乌海及全国书法界传承书法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我市将笔、墨、纸、中国印等书法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建成了滨河书法景观大道、青山翰墨园、阅遇书吧、兰亭小学、甘德尔山景区摩崖石刻等一大批重要的书法文化旅游景观及书法主题公共设施,向社会呈现书法城的风采。

此外,我市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融合发展、渐次培育原则,逐步带动发展融合服务型书法文化产业,以书法为龙头,形成了“展”“会”“赛”“戏”“大型活动”五大系列品牌的发展模式。当前,全市从事书法相关产业的企业商户达千余家,书法文化产业年营收超亿元,为旅游产业和城市与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毫无疑问,书法已经真正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融入乌海人的生活,让乌海人的生活充满墨香和情趣。

赏得奇石韵悠长

在乌海,说起奇石,可谓妇孺皆知。聊天中,人们时不时会说出戈壁石、灵璧石、玛瑙石、树化石、草花石等奇石的名称;许多市民家中、办公室里或大或小都摆放着几方奇石;街头、广场、公园,造型各异的观赏石景观更是随处可见。

乌海的奇山怪石铸就了乌海人对石头的喜爱,5000年前先民凿刻于岩石之上、被誉为“天书”的“太阳神”岩画,开启了乌海赏石文化之先河,为乌海成为“中国赏石城”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渊源。早在建市之初,我市的“赏石潮”便已经兴起。1997年,我市首次举办根雕奇石艺术展;2007年,我市将赏石活动安排到了第一届黄河明珠文化艺术节,并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观赏石乌海博览会,这标志着赏石文化正式成为城市的主流文化;2012年8月30日,“全国赏石日”首次在乌海启动,乌海被中国观赏石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赏石城”。20多年来,乌海人从玩到藏再到赏,不断将赏石文化发扬光大,奇石也为乌海人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精彩,赏石文化继书法文化后成为我市的又一个文化品牌。

为推动赏石文化的发展,我市将赏石文化同城市规划、美化有机融合起来,在城区重点场所、主要街路、旅游景区等显著位置都设置了观赏石景观,并倡导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显著位置摆放特色奇石。目前,我市已举办了七届中国乌海观赏石博览会,各类赏石文化交流活动有50余次。观赏石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爱石之人和专家学者,赏石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产业优势凸显,成交额数以亿计。此外,奇石集市实现了常态化,赏石一条街、遍布城区的石馆更是石友们的精神家园。

可以说,如今的乌海,进屋见石、推窗见石,群众性藏石、赏石活动已成为乌海的一大文化亮点。

记者:黄建飞

编辑:李 镇

初审:董雯佳

复审:李 刚

终审:尤晓雷

出品:乌海日报社融媒中心

投稿邮箱:3022210396@qq.com

新闻热线:18504738589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乌海日报官方微信

点分享

黄金桂的功效与作用

巴西獒犬是菲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