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砚铭:鲁砚之灵魂

04-29

砚铭:鲁砚之灵魂

文|吴济夫

山东古属鲁地,境内所产诸砚为“鲁砚”,鲁砚享盛名,始于秦汉。

西晋《博物志》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唐宋时被推为四大名砚之首。《曲阜县志》载:“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有疏密不匀的黑色松花纹,石面细腻,抚之生润,制作砚台、下墨利,发墨好,久用不乏,得之不易。”淄川的淄砚,兴于唐而盛于宋,苏轼、司马光、范仲淹等名家多有题赞。

砚铭,是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地方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是集文学、书法、美术于一体的艺术瑰宝。

砚贵有铭,有铭即有了文化、有了传承,砚铭虽短却字字千金。砚铭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其范畴归属于书法的刻字艺术,与篆刻艺术统称为“金石”。自唐宋以来,佳铭多出自文人、书法家之手,文体精练、书法秀美。佳砚配佳铭,大大提升了砚体的艺术品位,丰富了砚文化。

古代文人士大夫群体之中,得一方佳砚,是文房必备,若有名人所提砚铭,更是身份的象征。佳砚配佳铭,方能体现砚台的文化价值,因此佳砚难得,佳铭亦难得,佳铭若出自名人之手更为难得。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得到友人谢枋得赠送的砚台后,在砚侧书写铭文:“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这为他的高尚情操做了最真实的注释。

砚与砚铭是一种相互关系,砚是载体,砚铭则是赋予砚的生命,砚与砚铭共同形成了砚文化。

诸著名鲁砚中,澄泥砚最为独特。它以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经选泥、澄泥、制坯、雕刻,以特殊炉火烧制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历寒不冰,不伤笔,不损毫,唐代、宋代皆为贡品。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其《砚谱》中称:“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苏轼对澄泥砚有“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的赞誉。乾隆皇帝也曾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清乾隆御铭螽斯叶形澄泥砚

清乾隆御铭螽斯叶形澄泥砚,长18.5厘米,澄泥质地,设计精巧,形制为瓜叶形,质细而润泽。两面皆刻瓜叶藤蔓,叶间平坦处为砚堂,砚面及砚背有仿端砚石眼,叶下隐隐有一螽斯(蝈蝈)俯卧。左上方一枚叶片金黄色,上刻楷书御制诗一首:“质贞润复制精奇,两面胥堪受墨宜。既盛既绵珍宝晋,周南大雅意兼斯。”款题“乾隆戊戌夏御题”。

“淄砚”作为齐鲁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备受推崇。2019年9月由西泠印社与淄博市委宣传部、淄川区人民政府举办的“镌铭书典·金石传承”当代名家题刻淄砚铭文展活动,在淄博市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为淄砚题铭:“一德立而百善从焉”。

“淄砚铭”虽称之为“铭”,实际是一首歌颂淄砚的四言体长诗,更是一篇关于淄砚的传记或称“编年史”,全文560字,将肇迹秦汉、兴盛于唐宋,至当今淄砚复兴,都用文字精妙地表述出来。

晚清民国时期艺术大师吴昌硕砚铭

通读《淄砚铭》,就是在读一幅书写淄砚历史发展的长卷。《淄砚铭》涉及的历史和当代名人有宋神宗赵顼、司马光、苏轼、米芾、蔡襄、陆游、范仲淹、李清照、唐彦猷、顾从义、王渔洋、赵执信、蒲松龄、纪晓岚、盛百二、舒同、启功、陈振濂,并以历史典故和文化传说相衬托,文体清新别有趣致。《淄砚铭》虽然写的是作者故乡的淄砚,更是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深情礼赞。

“祥龙戏海砚”,精选上等宋坑淄石砚料创作,砚长49厘米、宽25厘米、厚8厘米,正面左侧设计为一方砚池,一条苍龙守护在砚池边上,周边和背面局部用水纹和云纹加以衬托,形如砚海。砚台周边保留原石黄褐色石沁,看上去古朴端庄。正面镌刻《淄砚铭》之“上铭”,背面镌刻“下铭”。“淄砚铭”用小篆书写,字体俊朗工整,极具文采。“祥龙戏海砚”从设计制作到铭文镌刻完成,共用了三个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博美犬怎么养健康视频

宠物用品加盟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