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郑板桥《竹石兰蕙图》:揭秘4600万元天价背后的故事

01-03

郑板桥《竹石兰蕙图》:揭秘4600万元天价背后的故事

2011年6月7日北京匡时拍卖行上拍了一幅备受瞩目的画,扬州八怪最著名人物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经过激烈竞争,最终以460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造了郑板桥至今的最高纪录。


郑燮 竹石兰蕙图 水墨纸本 立轴

这幅作品是郑板桥画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了刘母卞太君八十大寿所画。郑板桥存世作品是比较多的,而竹石兰是他最常见也是画得最多的题材。此幅画尺寸纵184cm、横93cm,如此大尺幅的力作在郑板桥的画作中极为罕见。

郑燮 竹石兰蕙图 落款

清朝“扬州八怪”中以郑板桥的事迹最被人熟知流传也最出名,书画诗文皆一流,恣情山水,多与文人相游。最爱画的题材是竹石兰花,所画之作凛凛有生气,书法自创“六分半书”,被称之为"板桥体"。他以隶书笔法形体而掺入楷书,创造了这种介于楷隶之间,而隶书多于楷书的字体。由于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郑板桥戏称自己所创的这非楷非隶的书法为"六分半书"。楷隶参半,在画史地位上和后世影响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收录了这幅作品。

比较有意思的是此画的钤印。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收录的郑板桥的印章共计95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吃饭穿衣


二十四年前旧板桥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七品官耳


郑燮之印

这些印章在郑板桥的画中中较为常见,也比较著名。而此幅《竹石兰蕙图》的钤印相当有趣:乾隆东村书画史、丙辰进士。也没有自己的姓名印。可见这幅作品不是郑板桥卖画时的应酬之作,而是精心为之。

郑燮 竹石兰蕙图 局部

郑板桥画石头主要从元四家的倪瓒画法而来,以简劲的线条勾勒出轮廓而不加渲染,又用斧劈皴法简单的皴擦,而且“石不点苔”,与竹兰就会相得益彰,凭添雅气。岩石虽以简单的几笔皴擦出来,却给人坚挺的感觉,“秉得坚刚性”。

郑燮 竹石兰蕙图 局部

郑板桥所画的竹子下兰蕙虽然是寥寥数笔,却独具精神,“有数里之香”。兰叶的画法是钉头鼠尾描,在洒脱中显得极其秀气。以墨挥毫表现出兰叶之妙,笔法借借草书之法,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脱尽时习又秀劲绝伦。既增添了画面之美,又增添了胸次之香,正所谓“春兰满径芳”。

郑燮 1975年 竹石图 天津艺术馆藏

郑板桥另有一幅《竹石图》藏于天津艺术馆,创作年代与《竹石兰蕙图》相差不大。但尺寸略小,也是奉赠他人的画作。劲挺之竹立于巨石之前,岩石一如既往的简略,竹叶浓淡干湿很有趣味,可惜画中无兰花,无处闻得“郑家香”,较之《竹石兰蕙图》构图布置略显凌乱。

郑燮 墨笔竹石图 故宫博物院藏

而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笔竹石图》,纵127cm,横57cm。此画比《竹石兰蕙图》早16年,正值郑板桥壮年时期。郑板桥在扬州等候官缺,以卖画为生,画风多变。构图较为险绝,多湿笔,由淡墨作折带皴画出,竹叶数丛皆从岩缝中斜伸出来,用淡墨简略之笔写就。然而因为生活的窘迫,心境的偏激,此画较之《竹石兰蕙图》尚未入化界。

郑燮 兰竹图 上海博物馆藏

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兰竹图》,纵172cm,横91cm,山崖掩映在兰竹之间,灵芝点缀其间。画面右上角有大段题跋,诗曰“高山峻壁见芝兰,竹影遮斜几片寒。有“各适其曳,各全其性”之句。此幅《兰竹图》创作时间比《竹石兰蕙图》晚五年,尺寸比《竹石兰蕙图》小很多,灵芝略显草率,而竹叶与兰花也都比较简单。

郑板桥擅画小画,不擅大画,此幅《竹石兰蕙图》尺寸之大较为罕见,如此巨幅作品在郑板桥的传世书画中也是难得一见的。且创作时间上为画家高峰时期,用笔老辣多变,画面疏朗而意境幽远,诗书画印四绝集于一身,可以说是郑板桥所有问世作品中最好的一幅。

乾隆三十年(1765年),郑板桥在贫困中与世长辞,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时年七十三岁。

大清银币库平一两

朱砂龙鱼的寓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