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8-01 10:03
最近被壶友们问到「选什么器型好哇」,心想,要不单独出一篇文章,来讲讲紫砂壶当中最为实用的几类器型。
手工码字不易,也是实用干货,不妨点赞收藏,可供日后反复查看。
紫砂壶的实用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为了降低学习成本,下面把三个维度统一成「好用度」,满分5星,扣分原因会在文字中描述:
石瓢非常有代表性,审美也十分超前。比如子冶石瓢,就是通过简单的线条过渡,形成几何型的面,构建出实体。没有任何多余元素,你可以认为它的语言是包豪斯的,或者用「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原则来描述它。
但它就是那样,不多不少,视觉和功能上一切都是刚刚好:型体好,出水好,使用方便。你可以说它现代,可以说它古典,这有点像明式家具。子冶石瓢的造型,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完美。
石瓢常见形体,还有矮石瓢(变体有汉棠石瓢)和满瓢(变体有光明石瓢、景舟石瓢),包括笔者之前推过的「任瓢」。
石瓢中,只有子冶石瓢,投茶换叶略麻烦,因为壶口较小。好用度:⭐️⭐️⭐️⭐️⭐️
西施的形体几乎与子冶石瓢一样经典,用比石瓢更少的线条构成了整个形体。
几乎所有喜爱紫砂壶的人,都会有一把西施壶,通常是朱泥(笑)。
西施也是最常见的紫砂壶,据统计,淘宝有40%卖掉的紫砂壶都是西施。
我曾经说过,西施过于商品化。但其实不是西施本身有问题,而是商品壶里的西施比例占比实在太高了,且造型通常趋同。所以有时候有朋友讲,能否帮忙找一把实力派老师做的西施,这我还真没办法找,除非定做,因为实力派老师通常不会想去创作一把西施壶。
西施演变自文旦,龙旦也来源于文旦,值得指出的是,这三款器型都是由明代的匠人李茂林首创的。由于短、直、粗的壶嘴,也让这个类型的壶的出水通畅,功能性很强。
但由于过短的嘴,过高的孔,导致出水力度没能达到最佳。好用度:⭐️⭐️⭐️⭐️
梨形是常见的「孟臣」系列壶型之一。最早出现于明中期,以中小品为主。
秋水、思亭、君德,都是梨形在不同维度上的变体。 有句土话讲「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也说明了梨形这一类壶型在众多紫砂器型中的地位。
梨形的出水是非常好的,由于网孔装的离壶底很近,出水劲很大;又由于壶嘴为三弯嘴,水流易于控制,可以说是功能性的极致了。但也正因为是网孔离壶底近,泡大叶茶时容易堵。 好用度:⭐️⭐️⭐️⭐️⭐️
水平壶与梨形壶一样,是「南壶」的代表。所谓「南壶」,即从清代开始由福建的茶人根据武夷山各种茶叶的特点定制的一些壶型。
这类器型的风格通常简洁明了,古朴干练,有高古之风,却与丁蜀镇本土发展出来的壶型风格迥异,极大地丰富了紫砂的设计语言。
好用度:⭐️⭐️⭐️⭐️⭐️
掇只类的壶型,我将其定义为晚清民国风格。
在我的记忆中,这类壶型最早是由清代邵大亨所制,包括掇只、掇球,邵大亨都有创作。
「仿古」的旧称叫「仿鼓」,意思就是像一面鼓一样。而仿古壶最经典的衍生壶型——「扁腹仿古壶」,由顾景舟大师首创,将此类器型的审美直接抬高了好几个key。
掇只类壶型的影响对现代紫砂的影响极为深远,围绕掇只类壶型所衍生出来的工艺流程、制壶工具、审美概念,塑造了今天紫砂工艺的模样。 好用度:⭐️⭐️⭐️⭐️
以上就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常见最好用的几个器型。
但并不是说,紫砂壶只有这么多款是好用的。以后想到,或者遇到,也会进一步地补充更新。如果您有更好的壶型推荐,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另外,紫砂壶的「好用」,固然重要,并不是唯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