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27岁男子倾尽所有购得一块石头,五年后惊艳世界

04-09

27岁男子倾尽所有购得一块石头,五年后惊艳世界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展厅,一大批寿山石作品中,有一块寿山石雕之王,它曾在2010年惊艳上海世博会,当时官方以1.3亿价格为其投保!

而在23年前,一个27岁的年轻人倾家荡产,用12万元买下了原石,当时他还只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石雕技工。12万一块石头,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是天价,这个石雕界的无名小卒,竟敢对它动刀,为此很多石雕界的大师都持有怀疑态度。

而五年之后,一件名为《春声赋》的作品破茧而出,惊世骇俗。今天,那个27岁的年轻人,已经凭着自己巧夺天工的技艺,成为了中国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他就是陈礼忠!

曾差点与罕见奇石失之交臂

2018年3月,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组来到福建省寿山石之乡福州,拜访了陈礼忠大师,向他讨教寿山石雕文化、技艺,并倾听他讲述了自己与《春声赋》的不解之缘。

一直以来为了寻找好的石材,当地村民几乎掘地三尺,而大型瑰丽的石材更是百年不遇!提及当时差一点与自己失之交臂的那块罕见奇石,陈礼忠仍觉万分庆幸。

1995年的一个夏天,陈礼忠和朋友开着摩托车到寿山,在寿山买了一些小的石头,准备回来的时候,就在村口,听到一个石农说,山上挖到一块很大的寿山石,高山鸡母窝石。当时天色已晚,陈礼忠和朋友骑着摩托车匆匆想赶回家去,出村口的时候,朋友说:“你就是刻大石头的,你这样不看,觉得可惜呀。”后来他们又调转车头回去。就是这么一看,陈礼忠花掉了12万。

胸有成竹!一天功夫就能完成一件作品

寿山,山灵好客,又化石而来。这里的石头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柔而易攻。早在1500多年前,先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它的特质,并开始利用它做雕刻之石。根据石质、产地不同,寿山石又细分为一百多个品种。

陈礼忠的工作室很小,他每天就埋头于此。拍摄时间有限,我们请求他现场给我们完成一枚小的印章。他告诉我们,如果经过了相石,也就是摸透了石头天然纹理、色彩,对如何雕刻它胸有成竹,只用一天功夫,他就能完成这件作品。

我们找到了一块印章石,陈礼忠相石以后,决定把它设计成一个翠鸟荷叶,利用石头上的一点红做一朵荷花。仅仅雕刻了半个多钟头,翠鸟的基本形状已经出来了。

曾遭父母反对 仍不顾一切学习石雕技艺

陈礼忠,1968年出生在福州的一个农民家庭,舅舅是一个普通的石雕工人。幼年时代就听着这样的声音,看着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在舅舅手中变成精美的工艺品,陈礼忠的内心燃起对石雕的痴情。长大后,父母考虑到生计问题,让他学了木工。但是,陈礼忠却背着父母、木工师父,偷偷跑去跟舅舅学石雕技艺。

陈礼忠的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毕竟在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整个国民的经济还停留在基本需求上,父母认为打家具是一种必需品,打家具是可以生存的,做寿山石雕是吃不上饭的。“哪怕你学一门理头发的技艺,也比做寿山石雕强,这些艺术品在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

父母拗不过陈礼忠,只得随他去。天赋加勤奋,陈礼忠很快就出师了,1988年他被福州一家宝石厂聘用,实习期间在宝石厂的陈列室,陈礼忠看到了寿山石雕泰斗冯久和大师的作品,他的内心被震撼,比起大师的石雕,自己不过就是会些雕虫小技。陈礼忠又一次做出了违背父母心意的决定——辞工、继续拜师学艺。

陈礼忠为了石雕不顾一切的态度,打动了冯久和大师,冯老收其为入室弟子。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闲聊,陈礼忠时时念叨师父的品性高洁,无论是为人还是为艺,都是他心目中难以逾越的高山。

冯久和大师,精通立体圆雕、浮雕、镂雕等技法,并擅长花鸟走兽题材,他倾其所有传授陈礼忠自己毕生绝学。原石中具有五彩斑斓的天然色泽是寿山石的一大特色,世代艺人摸索出了“因色取巧”的特殊技艺。如何用自己的艺术语言驾驭“俏色”,使作品妙趣横生?这也是寿山石雕的难点!《春声赋》则是陈礼忠师法传统的创作,在“因色取巧”方面极为精妙。

陈礼忠前后五年时间沉浸在《春声赋》的创作中,期间有买家以二十多万价格预订了这件作品,但因不想在创作上受到对方的干扰,最终陈礼忠退还了买家定金,以至于为了坚守自己的艺术方向,靠举债为生。《春声赋》诞生后,前后一次进入中国美术馆、两次进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寿山石价格攀升 如何为寿山石雕技艺续命?

这一天,陈礼忠要去寿山村,他想去石农家看看能否找到好的石材。通过这次与陈礼忠选原石,我们才知道看石头得有慧眼,好石头价格也出人意料。

这个看似破乱的石头仓库,相当于一个金库。近些年寿山石的价格一路攀升!比如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石,竟然是黄金价格的三百多倍。

陈礼忠意识到这样的局面对石雕艺人而言不容乐观,寿山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势必一天比一天稀缺,这将大大限制石雕艺术的发展。一直勤于思考的陈礼忠,开始苦苦思索如何为寿山石雕技艺续命。

陈礼忠正打磨的作品,选用的是寿山石中色彩灰暗、石质粗粝的老岭石,这种石材是寿山石中不被看好的原料。但是他觉得用这样的石头刻画雄鹰,则是天造地设!这只老鹰雕工大概有五个月时间,但在此之前,陈礼忠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相石。

陈礼忠:其实这种相石的过程,没有办法用时间来计算,因为有的时候作品从原材料买回来,放在案头上开始,其实它这个石头的外形,就已经记在我的心中了。我无时无刻都会想,如何来塑造它,创作它。有的时候我的朋友们来我工作室多次,有的时候我都难以记住他的名字,但是我对自己所买过的每一块石头,都非常熟悉。即便没有创作过的石头,我基本上都印在我的脑海里,在空暇时间呢,都会想如何来创作它,来构思它。

雕鹰就与鹰朝夕相处 这才是创作

陈礼忠的相石,其实还早于遇到石头。他刻鹰,就自己养鹰,与鹰朝夕相处。陈礼忠先后养过十几只老鹰,其中有一只鹰与他感情深厚,有一次陈礼忠出国访问,鹰十多天粒米不进,因拒食而亡。

陈礼忠:我喜欢鹰雄强霸悍那一面,我的感觉它具有我们中国文化里面这种阳刚的审美。

近些年来,陈礼忠没有借着自己的声名,走传统雕刻老路以投合大把向他砸来的真金白银。他反其道而行,以一双慧眼和巧手,选用价格廉价的材料,赋予其非凡的艺术生命。

秋荷系列是陈礼忠的代表作之一,枯叶、孤鸟、残藕,秋蟹等巧妙组合,勾勒了一幅幅深秋枯荷的意象。制作这批秋荷系列,陈礼忠使用的也是老岭石。为了刻画好秋荷这个题材,陈礼忠还自己养起了荷花,观察一年四季荷塘枯荣。

在选择雕刻残荷之前,陈礼忠也时刻拷问自己:从古至今,寿山石雕都是以吉祥、丰硕、美好为主题,自己雕刻残荷能否被人接受?但是为何自己的内心始终驱动他要做这个尝试?慢慢的陈礼忠悟到:残荷不意味着死亡。他笃定的相信,自己雕残荷能雕出它的风骨,它的枯而不朽,以及生死轮回的仪式感。

艺术追求的萌芽 源于尼克松访华

他雕刻的残荷清风透骨,听得雨声,有着为迎接新生而走向空无的坦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思想的日渐成熟,陈礼忠依然对石雕艺术怀有一片赤子之心。他给自己树立了很高的目标,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要有传统意趣、有时代精神、更要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这样的艺术追求,萌芽于二十多岁时,他在杂志上看到了一件尼克松访华时带给中国的国礼。

陈礼忠:那个作品的作者叫爱德华波姆,他踏遍欧美的山林,常年在野外观察生活,终身就创作两件这样的烧瓷天鹅作品。从外在的造型上,天鹅的那种气势到内在的柔美,它的感情与小天鹅之间的情景交融,抚育后代的情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我虽然当时只有20岁左右,但是我可以深刻地感受得到,从那一件作品你可以传递出一种大国的精神,那个时代的背景,它的国家的文化,政治甚至军事,它的价值观,对我产生了灵魂的震撼。所以我当时就在想,我不是在追求一种中国式的国家的一种艺术大师,我应该要具有国际这样的视野。

作家贾平凹看了他的作品感叹:“似乎那块石头其中就有荷、有鹰、有山川树木、花草鱼虫,只是被一些多余的石头包着,他只是把多余的石头去掉了。”

了了方寸 须弥万丈

万千朴材在他们的刻刀下变化万千

裁云雕月 吹影镂尘

他们心之所向

他们刀之所至

木石金玉 技艺灵怪

更多匠人故事

请关注

凤凰卫视 文化大观园

《刻化万千》第四集 志归完璞

辑:王竹、撕纸小妹

狮子兔多少钱一只

菩提子有彩色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