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追寻历史的脚步:沿江寻找邕城的记忆

04-13

追寻历史的脚步:沿江寻找邕城的记忆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

哺育着世世代代的南宁人,

也孕育着绚烂的历史文化。

如今,碧水、青山、蓝天,

已成为邕城的闪亮“标签”。

邕江,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区段的别称。邕江上起江南区江西镇宋村的左江、右江汇合点,下止于横县六景镇道庄村,全长133.8公里。

南宁,古时称“邕”,文人墨客拆文解字,城邑的“邑”与代表水的“巛”,意为四方皆有水的城池。穿越漫漫历史长河,邕江与南宁,共荣共生,邕江之水孕育了南宁悠久的历史文化。

古城源起:千年城邑与水交融

20世纪40年代的南宁关码头,又称“洋关码头”,位于今中山路与河堤路交会向南100多米处 。(图片来源《南宁开埠百年》)

“宣化(今南宁境内),州(邕州)所治。汉领方县地,属郁林郡。秦为桂林郡地,驩水在县北,本牂牁河,俗呼郁状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

据《旧唐书·地理志》,南宁古代属百越民族的地区,为骆越人的领地,而“温水”便是古时的邕江。

自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建置,南宁古城便与邕江紧密相连。

晋城是南宁最早的古城,具体方位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在邕江南岸平南村雷庙(白沙)一带,自东晋大兴元年从郁林郡地西部分置晋兴郡后,郡城从邕江南岸向北岸凌铁村迁移建新城;一说在邕江北岸凌铁村一带建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晋城的基础上逐步扩建邕州城,开元二年(714年),以土垒筑而成的城垣周围1000丈、面积约2平方千米,设有来远、大安、朝天3个城门,其中大安门和来远门均面临邕江,以适应水运发展。

宋皇祐五年(1053年),城垣毁于战乱,邕州知州刘初在原古城区西北约2里的五花岭另筑新城,后又经元丰三年至八年(1080—1085年)加固加高,城区轮廓大体呈椭圆状,南北稍长,东西较窄,古有“直城三里七,横城七里三”的说法。

至明代,为适应商贸业的发展,城垣又有所扩展,越过宋城城墙,向西郊、南郊扩展。西部向仓西门外邕江沿岸伸延至今朝阳溪出口处(又名大坑口)、今解放路、人民西路、西关路和水街一带,并建设了码头、驿站和桥梁。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里记载了当时南宁城郭为:“南宁城北狭,西阔,北乃望仙坡来龙,西乃濒江处也。北、东、南各一门,皆偏于角上,惟西面临江有三门。”

黄金水道:水运通商货运繁忙

罕见的30多米长的三岸明代龙窑

一条邕江穿城过,南宁因水而兴起,因水而发展繁荣。

邕江流域面积6120平方千米,水面面积26.76平方千米,河面宽敞,水流平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十分有利于航运,内河水上运输也因此成为南宁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

历史上,南宁素以商贸发达著称,溯左江而上可达龙州,溯右江而上可达百色,顺邕江而下可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东向的水上通道。从唐宋开始,南宁集市贸易就已形成。

唐朝末年,刘恂在其所著《岭表录异》中便有“夷人通商于邕州石溪口(今石埠),至今谓之僚市”的记述。唐代诗人祝允明更写下赞美古代邕州圩市繁盛景象的诗篇:“邕管真堪赋,江南恐不如。橘如金弹密,荔子水昌虚。海错盖方物,山蕉入野蔬。无论宝玉贱,鱼米自宜居。”

宋朝年间,南宁的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绍兴三年(1133年),邕州设“买马司”,从横山寨(今田东)购买马匹,集中南宁,然后北运,谓之“广马”。至明朝,南宁已成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更有“小南京”之称。

清初,大批桂东南及广东、福建籍商贾先后在南宁设粤东会馆、新会书院、江西会馆、福建会馆等场所,作为商务及同乡聚会、议事的活动场所,并利用邕江这条黄金水道沟通南宁与粤、港的商品交流。

保留在邕江大桥边的南宁古城墙

清光绪十年(1884年),邕江河上开始有半机动的“车扒”,其速率虽比民船(木帆船)稍快,不过只能走短途。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夏,第一艘“电船”(机动轮船)才在邕江出现。

此后,商轮引发邕江水运的一场革命,清代诗人黄体元便以一首诗展现了当年邕江货运繁忙的景象:“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照水夜来灯万点,满江红水乱星浮。”

1907年1月1日,清朝廷照会各国公使,宣布南宁开关,并订立《南宁开埠章程》,声明南宁为自开商埠,外国不得设立租界。1907年3月17日,南宁关正式成立。南宁开埠后,外来商业资本大批登陆,“洋货”不断涌入,促进了商贸空前繁荣。

文化积淀:孕育悠久历史文化

那北咀贝丘遗址发现了20多处古人类墓葬

从建置至今,对于南宁这座拥有17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而言,邕江不仅镌刻着南宁的成长印记,见证了南宁的水运繁华和时代交替,更为南宁的文明发展历程增添了厚重而神秘的人文色彩。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邕江便哺育着南宁古人类的繁衍生息,依江而居的南宁先民掌握了磨制石器、骨器技术和制陶技术,创造了顶蛳山文化、大石铲文化、干栏文化。

在邕江两岸的考古发掘中,以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最多。其中,地处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的邕宁顶蛳山遗址共发现300多座葬式奇特的墓葬,史前人类居住建筑遗存柱洞、出土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陶器、蚌器、骨器等,并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近年来,记者相继采访报道了那北咀贝丘遗址、三岸明代窑址、三江口镇江楼遗址等邕江沿岸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每一处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无不印证了邕江是南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更是南宁历史与文化之源。

以邕江的源头,三江口地区为例,考古人员共发现了5处遗址,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2处、汉代遗址1处、明清时期遗址2处,此外还有一座当地人称之为“皇姑坟”的古墓葬,以及一处古建筑群宋村。

千万年来,邕江两岸的文物古迹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邕城绚烂的历史文化。保护文物和历史遗存就是留住城市记忆,延续民族根脉。

如今,邕江两岸文物保护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记者从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了解到,项目将对邕江两岸八处文物古迹进行原址保护和修复,包括四个新石器贝丘文化遗址、两个窑址类遗址、一个红色革命遗址以及湘桂铁路邕江旧铁路桥遗址,曾经久远的记忆也将以全新的方式重现。

(部分史料综合参考自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南宁百科全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潘伟胜著《水问邕江》;南宁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编,南宁文史资料第28辑《文史集萃话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南宁市政府编《南宁开埠百年》)

剑尾鱼受环境影响能够改变性别吗

绿幽灵水晶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