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篆刻入门:初探朱文印篆法之美

01-16

篆刻入门:初探朱文印篆法之美

白文印和朱文印

篆刻作品,视觉呈现出来的总体样式,大的样式,只有两种,其一是白文印,其二是朱文印。

简单地说,印章盖在纸上,呈现的文字是白色的,就是白文印,因为它在印面上对于文字的镌刻是凹陷于印面的,所以也叫阴文印,举汉印的例子如图:

(汉白文印:李璋印信)

那么,印章盖在纸上,呈现的文字是红色的(取决于印泥的颜色,一般是红色的),就是朱文印,因为它在印面上对于文字的镌刻是凸起于印面的,所以也叫阳文印,举汉印的例子如图:

(汉朱文印:杜升印信)

先放下白文印不说,今天专门来说说朱文印的篆法,注意,实际上这里的篆法应当更严谨地叫做“字法”,但限于篆刻界通行的叫法,我们也跟着“入乡随俗”了,实际上,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关于字法与篆法的区别,这里不得不再强调一下:

字法指的是如何选择和使用篆体文字的方法和原则;篆法指的是以字法为基础,参照篆书的艺术特点,按照篆刻的表现需要,对入印文字进行艺术处理的技巧和方法。

但因为近代篆刻家们在表述时,往往将篆法与字法混为一谈,我们这里也不得不以“篆法”来统一表达这个问题。

吾丘衍《三十五举》的论点

关于朱文印的篆法,元代吾丘衍在《三十五举》里这样说:

二十四举曰:朱文印,或用杂体篆,不可太怪,择其近人情者,免费词说可也。

他认为:朱文印,可以用杂体篆,但不能太怪诞,要选择人们易于接受的字或形态,避免多做各种解释。其实,中国文字的发展,就是越来越让人看清楚的过程,最早的蝌蚪文、甲骨文等发展到后来的篆书,再隶书、楷书,无不是为了“人情”,为了方便书写辨认,在对待用篆的总体态度上,吾丘衍的观点并没有错。其中特别的印章种类鸟虫篆,大体属于是装饰性强的印章,是特例,无可厚非,但并不是印章界的主流,因为“人情”是需要明明白白的。

这当然也跟吾衍所处的时代有关,元代人们写文章已经开始接近口语,比如元曲,除了特别的调式与格式,相对来说,要比宋词、唐诗好理解多了,这是语言发展的原因,相对于印章,道理是一样的。

但我们并不完全认同吾丘衍的观点,或者说,这个观点还有极大的丰富余地。关于朱文印的篆法,我们可以汇总为如下几类:

1、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朱文印;2、汉缪篆的朱文印;3、叠篆的朱文印; 4、小篆朱文印。

分别说一下: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的朱文印

中国的文字,一般认为是起源于甲骨文,中国的篆刻,一般认为是起源于商代三玺,而且商代三玺一色全部是朱文印,注意,这里的三方商玺并不是甲骨文印:


(三方商玺都是朱文印)

商玺显然没有发展成为固定的印式,因此,在现有的出土物中,甲骨文印式是没有的。但现代印人中,却有专门研究甲骨文并以之入印的印家很多,但其样式与战国印式并无大异,因为甲骨文和金文同样是不规整的汉字形体,用它们入印,必然受到形式上的约束(比如阔边)。

紧接着就是战国玺印,战国玺印里有大量的朱文印,不论是秦印还是六国印,都有朱文印,相对来说,秦印以外的朱文印反倒较多。观察、收集、整理之后,后人整理出来的战国朱文印式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大致有如下种类:

1、阔边细朱朱文印

这一类印,在战国印里很多,因为战国文字(包括后世所研究的甲骨文、金文入印)相对来说,字形并不方正,以其入印,往往需要以粗壮的边界以维持安定以及印面秩序,由此形成了专一的印式,如图:


(四方阔边细朱的战国玺印)

不管是晋系较规整“富昌韩君”(上图左上)或“右司马”(上图右上),还是的燕系的“甫阳铸师玺”以及圆形的齐系“左桁廪木”,在样式上都以粗壮的边界围住了细细的篆文,以强制性约束其文字秩序,保有其印章属性和样式美感,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一类样式是古玺朱文的成熟样式,也是后世摹仿的代表样式。如:

(晋玺:韩丘)

2、文字线条与边框等粗的朱文印

这一类作品也很多,但少有佳作,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燕玺烙马印,日庚都萃车马(有说“唐都萃车马”),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胜在章法上独特的大疏大密(这是空间层面的,但线条的对比映衬之美,完全没有了)因此,文字线条与边框等粗的朱文印,在战国印里,平庸的作品很多,如图:

(日庚都萃车马)

当然,这方印著名的还有它的印制巨大,用途特别:

(日庚都萃车马印实物图)

而大多数印,都相对一般,大都精神涣散,这是边与文等粗而文字又缺乏变化,甚至章法上也没有出彩之处带来的,没有办法。

(古玺印里边框与印文等粗的作品)

3、无边朱文印

战国古玺印里有完全无边的朱文印,如图:

(古玺印里的无边朱文印)

第一方是战国秦系无边朱文印“寺工”;第二方是战国燕系无边朱文印“朝鲜山金贞鍴”;第三方也是燕系的“十四年十一月师绍”。乍一看都眼前一亮,但细细深究,却多得益于朱文线条端线连接起来构成的连线带给人的自然视觉效果,新奇,但不足以形成后世效仿的普遍印式,偶然为之,充作点缀尚可,其普遍意义上的审美价值未被后世公认。

综上,早期朱文印里最经典,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印式是阔边细朱印式。原因很简单,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这些早期汉字,字形尚未完全发展成为正方形的方块字,有了阔边,其形式上得以团聚,秩序上也得到保障,因此具有普遍审美价值。

汉缪篆朱文印

印章发展至汉代,汉人最大的成就是缪篆的成熟运用,缪篆区别于小篆,它体形方正,极度适合方形印面,于是发展成为至今为止仍在应用的印章文字,现在说的汉白文印、汉朱文印、汉篆印等说法,其实说的都是汉缪篆印。

汉朱文印大多是私印,但却美不胜收,因此成为典型的朱文印式,具体印例如图:

(四方汉朱文印)

有了汉白文印的缪篆基础,这四方朱文印很好认,依次是刘扬印信、成昌私印、孙敏印信、力敏私印,所用篆法全部是汉缪篆的篆法,端正,朴素,大气。当然,这也成为后世朱文姓名印的典型印式。

(一方汉朱文印实物:李茂印信)

当然,汉朱文印里也有没有形成印式的经典细朱文作品,如图:

(三方汉印里的细朱文印)

线条平直的,用的是缪篆,不新鲜,倒是最后一方巨蔡千万,实质上就是后世元朱文印的先声。只是,这方细朱文印,篆法实际上是小篆的篆法,在汉印里很个性。

汉朱文里还有一类朱文印,也未形成印式流传,就是粗朱文,如图:

(两方汉粗朱文印)

这一类印不多,霸悍粗壮之外,篆法略显随意,因此也没有形成固定的印式。

综上,汉印里最经典的朱文印式,是缪篆基础下的汉朱文印式,这种印式与汉白文缪篆印式刚好凑成一对经典印式,也是后世创作应用最频繁的印式。

九叠篆的朱文印

汉以后的官印,是朱文印的天下,因为造纸术成熟了,再也不用印章抑压封泥了,于是印章几乎一色是朱文印,且印面由汉时的汉一寸印面向大印面发展,既要保证朱文线条的匀细,又要保证印面不出现过多的空地,人们最正常的处理办法就是将笔画线条屈曲盘叠起来,这就渐渐形成了叠印,有的甚至多重重叠,这就是后世人们所说的九叠印,如图:

(九叠印)

第一方是宋代官印,印文是“宜州营下羁縻都黎县印”,第二方是元代官印,印文是“管军万户府印(韩林儿义军用)”,第三方是明代官印,印文是“皇贵妃图书”,第四方是辽代官印,印文是“启圣军节度使之印”,总之,这一类印由于线条的排叠形成的时装饰之美很强,但却缺少了文人印所特有的笔墨之美,由此,此类印式最终只是在官印场合多有应用,在实际的私人创作中,极少用到。

九叠印带给文人篆刻的启示是其线条排叠带来的工艺装饰属性(这是文人印的四大属性之一),但却不足以形成对后世创作有影响力的经典印式。

小篆朱文印

小篆朱文印是文人篆刻的经典样式,一般认为这种印式起源于元代的赵孟頫,因此,它既因为小篆的圆转属性被人称作“圆朱文”,又因为赵孟頫是元代人,起源于元代,因此又叫“元朱文”,到清末民初,又为赵叔孺和王福庵发展成两个细朱文亚类:元朱文和铁线篆。

1、元朱文。元朱文亚类起源早,篆文是小篆,其艺术特征是线条较圆,柔软而姿媚,而且印文各字之间以及印文与印边之间较少连接,因此每字的四周显得比较空灵,极富典雅匀净之美,它不追求力度,经典的印作来自赵叔孺系的篆刻家。如图:

(赵叔孺:家在西子湖头)

当然,还有被他称为“元朱文为近代第一”的陈巨来(陈巨来是赵叔孺的大弟子),因为陈巨来先生结交的又是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等著名画家,因此,印随画传,画随印播,元朱文也成为文人们最喜欢的篆刻样式。

(陈巨来及其“大风堂珍藏印”)

陈巨来写而未刻的元朱文印:

(陈巨来:安持精舍珍藏)

2、铁线篆。铁线篆与元朱文不同的地方是,它的线条很少作典型的圆形,而是多作微弯的弧形,类似两端加压而受力微弯的钢条(“铁线”之名由此而来),劲力内含,而且印文各字之间以及字与边框之间的连接也较多,其中章法紧密的字,一印犹如一字,整体感很强。此类印,多出于王福庵一脉印人,如图:

(王福庵:写不尽人间四并)

赵叔孺的学生韩登安尤其以刻多字铁线著名,如图:

(韩登安和他的作品)

不管是圆朱文还是铁线篆,其入印文字都是小篆,因为其笔画线条精细,不致污损藏品且秀丽典雅,所以多用于收藏印、藏书印以及斋馆印、别号印、多字词语印等。

总结

综上所述:篆刻史上全部的朱文印式的篆法应用,最终发展成后世广泛应用的朱文印式的有以下三类:

1、以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篆法入印的阔边细朱印;2、以缪篆篆法入印的汉朱文印式朱文印;3、以小篆篆法入印的元朱文和铁线篆印。结合这些,要真正刻好朱文印,一要弄清楚印式,二要掌握三种文字的篆法特征,如果暂未掌握,也至少要了解检索三种篆法分别对应的篆书字典,以便检索查用。

北京宠物美容师培训机构

国画山水画法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