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于战国红玛瑙的图案
(4)战国红——生动象形
象形图案也是战国红玛瑙的一大特点,当然象形度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和共鸣的象形图纹玛瑙才是收藏佳品。但因每个人的学识经历、想象力、欣赏习惯不同,也会存在欣赏的巨大差异,这就有了各花入各眼的说法。赏玩象形图纹玛瑙最大乐趣是在不断的发现过程,赏玩象形图纹玛瑙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冲击、震撼和共鸣过程,赏玩过程会给观赏者带来无比的心灵愉悦和满足。所以带来乐趣、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审美、赋予历史文化内涵是战国红玛瑙象形赏玩的关键点。宋代文人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中写道:“峡州宜都县产玛瑙石,外多沙泥积渍,凡击去粗表,纹理旋绕如刷丝,间有人物鸟兽云气之状”;明代谷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中记载:“玛瑙非石非玉,自是一类。有红、白、黑3种,有纹如缠丝者。人以小者为玩好之物,大者研为器具……其中有人物、花鸟形者最贵重”。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格古要论》中记载:“玛瑙多出北方,南蕃、西蕃亦有,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凡看碗盏器皿要样范好,碾得薄不夹石者为佳,其中人物、鸟兽形者最佳”。这些文中描述的人物、花鸟形者最佳最贵重,就是指象形图纹玛瑙。战国红玛瑙的图案非常丰富,有的象形真的匪夷所思,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化之功力。战国红玛瑙象形大致表现为人物、动物、植物花卉、建筑物、自然景观、器物、文字等,有些图案甚至表现出与绘画作品的契合。在赏玩战国红玛瑙象形时不能追求逼真,就如欣赏写意画。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似与不似之间”用于赏玩战国红玛瑙象形非常贴切,因为自然形成的象形不可能像写实绘画或照相一样复制和表现事物的全貌和细节,比如人物、动物象形,大多五官眉目不具,仅有外观轮廓而已,但喜欢赏玩象形的人们并不认为这是遗憾,因这并不影响我们的想象和审美。如果一味追求具象形似,一方面可赏玩的象形少之又少,同时也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发现的眼力,因为只有那些具有艺术、文化、历史凝炼概括效果的象形,才能陶冶情操、提升艺术境界。
这是谁?这是绝代风华的爱国诗人屈原,因理想破灭,不忍亲眼目睹国破家亡,故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望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震撼人心的《观沧海》,抒发了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是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晚年流寓夔州,独自登上白帝城外高台,萧瑟的秋江风光让他百感交集,国难家愁、颠沛流离、年老多病,无限悲秋油然而生,在极端窘困下写出了古今七律之冠《登高》。这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二次出师北伐,收复洛阳、商州后,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已撤回鄂州,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响《满江红》,表达了收复失地,雪耻杀敌的决心。你还想到了谁?
这是凤求凰,《凤求凰》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为求爱才女卓文君而作名赋,“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展翱翔兮,四海求凤。……”两人的爱情故事因一首《凤求凰》而流芳百世、千年传唱。这里则是战国红玛瑙所展现的凤求凰,是否也直观演绎了“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的情景?
他曾经是爱情的信使,现在是和平的使者,鸽子成为全世界共识的和平使者,应当始于画家毕加索,毕加索从小就喜欢画鸽子,1940年,法西斯攻占巴黎,毕加索为邻居画了一只飞翔鸽子以纪念老人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成为日后名画《和平鸽》的雏形,1950年,毕加索又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飞着的鸽子》,被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称为《和平鸽》,从此,鸽子才正式被世人公认为和平的象征。中国花鸟画家张书旂画的鸽子被徐悲鸿称为“古今第一”。鸽子也是齐白石老人晚年作品的重要题材。然而翱翔于此的和平鸽是大自然的杰作,仅以此献给热爱和平的人们,愿人类能和平共处,远离战争!
这是哪里?这是大熊猫的乐园。大熊猫全身黑白两色,胖乎乎、圆滚滚、懒洋洋,非常呆萌,深受全世界的喜爱,现在大熊猫几乎只吃竹子,然而曾经的它也是食肉动物,早在800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而同时期的物种,如猛犸象、剑齿虎等都已在演化过程中消失了,所以大熊猫是中国大地上的“活化石”,作为国宝是当之无愧。我隔着屏幕看到这块石头的第一眼就确定它是熊猫的乐园,有很强的主观性。
这是一件文字象形战国红玛瑙,原石的横切面上大自然用黄色的玛瑙清晰完整地写下了小篆“山”字,“山”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山"字,取象于绵延数千里、存在亿万年的山脉,小篆的"山"字,保留一些表示山峰的象形特征。这件作品笔法公正、行云流水且苍劲有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最具个性特色的天然书法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