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青田石面临市场压力,上善坊唐旭光以高艺术价值作品应对

08-28

青田石面临市场压力,上善坊唐旭光以高艺术价值作品应对

印石有传统三大名石和老挝石冲击,玉雕有翡翠、和田玉、黄龙玉狙击

青田石求解市场“背腹受敌”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青田封门蓝星。唐旭光藏。

在温润洁净的青色冻地上,散布着一大片星光灿烂的蓝色斑点,迷幻而纯粹。

这种典雅妩媚、美得让人不敢逼视的色彩跳跃,让南方日报记者瞬间感到视觉凝固。8月27日,在东江金沙湾河畔的东莞市石龙镇,上善坊艺术珍藏馆主人唐旭光拿出来的这方青田石封门蓝印章,图片被分享到朋友圈里后,引来大量石友点评,不识者均大呼“美得太像假的了”。

在青田系十大类108个细分品种中,封门青、封门蓝、兰花青、龙蛋、灯光冻和竹叶青自古以来都是收藏者眼中的上品,就好比寿山石里的田黄、昌化和巴林石里的鸡血一样,是文人墨客和皇家贵族梦寐以求的文房珍品。

不过,随着国内艺术品投资的不断升温,仅仅把这些“天姿国色”的石头加成工传统文房用的印章,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大众收藏者的需求,它们需要有更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呼应当代社会日益多元化的精神生活。此外,寿山、昌化、巴林等传统三大名石和老挝石等印章石冲击市场,而翡翠、和田玉、黄龙玉等玉雕产品亦来势汹汹,青田石要走出腹背受敌的竞争格局,面临的挑战不小。

□历史

中国最老的印章用石

把上善坊说成是青田石的一片“小王国”可能有些过份,但是,说唐旭光是一位专业的青田石收藏家,一点都不为过。他拥有市场所能看到或不能看到的青田石所有名贵品种。

这些标本集合起来,可以在东莞办一个专业的青田石小博物馆。不过,“对一名专业收藏家来说,只是数量多并不值得炫耀,”他直言,必须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渠道,尽可能去抓住那些还没有进入多次流通环节的精品,才能站上价值的塔尖。

青田石产于我国浙江省南部的青田县,与福建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石。

唐旭光观察和上手这种石头,迄今已有十余年。根据在开采时对石性、色泽、透明度等不同,青田石被业界细分为十大类108个品种,每个品种的青田石不仅色泽、质地和纹理千差万别,而且产地分布范围也非常广,有季山、领头、山口、周村、山炮等不同产地。青田石色彩丰富绚丽,色分青、黄、白、蓝、绿、褐、棕、紫、黑、花等,几乎囊括了自然界所有岩石的色彩。

文史记载,青田石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700多年前,在浙江博物馆藏有六朝时墓葬用的青田石雕小猪四只,在浙江新昌十九号南齐墓中,也出土了永明元年的青田石雕小猪两只。到了明代,许多青田冻石块料直接运销南京等地,被文人墨客作篆刻印材。篆刻艺术家彭汉蒙告诉记者,青田石质分子结构均匀细密,尽管硬度不高,但雕镂后形成的线条,可细微至发丝且不易断裂,所以青田印比较耐用。此外,哪怕是在上面创作最复杂的传统篆刻印章,走起刀来也利落顺畅,创作者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想。这也是从古至今青田石受到国人青睐的主要原因。

明代篆刻家吴日章就认为:“石宜青田、质泽理疏、能以书法引乎其间,不受饰、不碍力,而见笔者,石之从志也,所以可贵也。使治印文人雅士,视青田石治印既有治印之美,又有书法之意。”除此以外,业界人士也讲到,青田石既耐温,又致密,有调和柔熨之优点,吃油附色性能无与伦比,既不吸油过量又能使印油印色均匀,印之特别清晰且久不褪色。近现代的国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无不对青田石青眼有加。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青田石古称“图书石”,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与广东最近才开始走红的丰顺石可以视为“家族兄弟”,与寿山石、巴林石、老挝石等其它印章石含有相同成份。据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专职秘书长胡红拴介绍,青田石的成矿时期为距今1.4亿年前的晚侏罗纪至白垩纪,其矿床属火山气液改造叶腊石矿床。除主要矿物成分叶蜡石外,青田石还含有石英、绢云母、硅线石、绿帘石和一水硬铝石等,储量和色彩较为丰富,普品的市场价格不高,适合大众化消费。

□业内

色彩丰富 市场却崇尚清新淡雅

业界一般认为,青田石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色彩丰富。在上善坊,南方日报记者看到的青田石色彩丰富性不亚于广东的画面石——乳源彩石。

“同一块青田石,可以见到多达十几种颜色。”唐旭光指着柜台上一座30多厘米高的雕件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

经过一千多年的开采利用,青田系在今天的玉石和印章石市场上,虽然已经由专家们细分出一百多个有独立命名的品种。然而,对于像唐旭光这样的“票友”来说,能够称得上“上品”而可以实现增值保值的仍然只是少部分。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青田石市场上,一般认为 “三青”最高档:一是封门青,因产地封门山而得名,色青而泛黄,纯净如黄蜡,清淡如嫩叶,更有青翠如碧玉者。其素装淡抹、清纯雅致,古代文人常以“飞燕之肤,玉环之体”来比拟。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封门青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因此专家称封门青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二是灯光冻,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在油灯照明年代里对开掘到的透明青田石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美称,故又称灯明石,其灿若灯辉,莹洁如玉,光泽微黄,呈透明状,自宋元至今一直都是在篆刻艺术领域独领风骚的无上上品;三是竹叶青,产自浙江封门、周村两地,如竹叶青青,通灵明净,气质雅逸,极具温润凝脂感。产自封门的,也称兰花青,石性带韧,产自周村的石性稍脆。这三“青”,与田黄、鸡血并称为印石三宝,而被市场奉为塔类式的藏品。

青田灯光冻。唐旭光藏。

青田龙蛋石。唐旭光藏。

青田石除灯光冻、封门青、竹叶青外,还有黄金耀、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在市场名气非常大,均与实物名称相类似,很容易分辨。总而言之,青田石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仍然是清新淡雅。

前文所提到的青田蓝星,指在青或黄的石料上显示蓝色星点,上品蔚蓝纯美,市场上十分罕见,价位也不断攀升。早在几年前,荣宝斋就拍出过一件高30cm的青田蓝星山子摆件,以220万起拍,最终以260万的价格落槌。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受到市场追捧的龙蛋石,也是青田石的一种。其俗称“岩卵”, 独块蛋形石料小如蛋、大如瓜。部分精品,记者肉眼看上去就像是水果市场上经常卖的无核青葡萄。唐旭光说,由于龙蛋石产地开挖水库,目前流通到市场上的数量稀少,使之也跻身为青田系里边的名贵石种。

□未来

以更高艺术含量作品应对竞争

根据史载,青田石是中国文人认识最早的印章石。六朝时青田石被发现利用,宋代已有较多开采,主要用于文房文玩。明代,青田冻石开始“艳传四方”,清朝时全年产量便达到一万二担,产值约一万四千四百元。

青田石真正作为综合材料被广泛利用是在近代。由于开采量不断提高,上世纪50年代,青石不仅用于工艺,还用于工业生产。

作为一个地方产业,青田石仅仅用于做印章是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更广泛的用途。“在艺术上,必须开发具有更广泛受众的各类雕刻工艺品。”胡红拴对记者说,而实际上,青田石雕技艺的发展历史,几乎与青田石的开发同步,迄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并逐渐形成极富地域特色的石雕文化。

据当地业界人士称,从清代中叶起,石雕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到了民国时期,青田石雕业盛极一时,在温州、普陀、上海、南京等地均设有石雕工场和商店,并且远销海外。。

青田县位于瓯江上游,历史上与温州同属一个文化区域,温州现代的石雕工艺仍大多源自青田,其中温州的彩石镶嵌就是从青田石雕中脱胎而出的一种民间工艺,同样现在青田的著名石雕匠人中也不乏温州人。

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青田石雕在新世纪以来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早在两年前,青田县公开的石雕产业总值便达32亿元,青田石雕行业,当时被认为正迈入从业人员最多、产业规模最大、产销量最高、精品最丰富的黄金时期。

不过,伴随着近两年国内艺术品行业的大调整,青田石的市场无疑也受到需求萎缩的影响。玉雕领域的市场竞争本来就非常激烈,除了翡翠和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陕西蓝田玉和南阳独山玉)在市场掌握较大话语权外,像黄龙玉、金丝玉、台山玉、玉髓等新兴玉种,也凭借各自优势在抢夺细分市场,即使是在印章石市场上,老挝石、丰顺石、广绿玉等一批新的“搅局者”也来势汹汹。

“作为传统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绝不可能靠吃老本来维持产业,而应该创作出更具有文化含量和艺术含量的作品来赢得市场。”唐旭光表示。

■对话

东莞奇石研究会副会长、上善坊馆主唐旭光:

在市场自经百战才能练就金晴火眼

收藏家唐旭光是土生土长的石龙人,现为广东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东莞奇石研究副会长、石龙奇石研究会会长、上善坊主人,是一家包装设计公司的老板,公司生意红火自不用说,这也是他近十多年来能够在收藏行业做得风声水起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过,在唐旭光看来,收藏绝不是只靠有钱这么简单,还要有广博的见识,只有在市场长期摸爬滚打,积累经验,才能练就一双金睛火眼。否则,在这个复杂的市场上,口袋里装有再多的钞票也可能落得竹蓝打水一场空。

上善坊。

南方日报:在上善坊里边,可以看到大量的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和昌化石雕刻藏品。为何您对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石情有独衷?

唐旭光:这跟我本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我虽然受到的学院教育不多,但是,在后天的学习中从未停止过从中国传统美学中汲取营养,除了赏石以外,我对中国书画、陶瓷都有特别爱好。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对印石的收藏比较专,一是因为钻研的时间长、经验丰富,我第一次买收藏品就是2方青田印石,至今已经有30年,现在还保管着;二是看好这一块市场的价值前景。

南方日报:听说您带着收藏多年的乾隆广彩大碗还走进过央视的《寻宝——走进东莞》节目。后来,您还邀请专家在上善免费为藏友鉴别。

唐旭光:对。但是,我自己组织的鉴宝活动很快就受到外界舆论压力停止了。我这双精明眼,是多年身经百战练成的,刚开始收藏时也交了不少学费。但这并没有打击我对收藏的热爱,反而激发起我对收藏知识的追求。正是因为当年的经验让我有了一个希望,就是帮助新入行的人掌握收藏知识,以免交更多的学费。可惜这种服务并没有得到理解,很快就告一段落。不少市民收藏多年的“宝贝”经专家鉴定竟是假货,或是价值不高,心理就不平衡,甚至对活动的组织者不信任。这让我很尴尬。人不应该怕失败,要懂得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才能练成一双能辨真伪的“火眼金睛”。我不希望看见有人花光毕生积蓄,收来的却是假的或是价值不高的收藏品,依然当局者迷,沉醉其中。

南方日报:您因为搞收藏,曾经被亲人说成是“二世祖”。

唐旭光:其实我从小就爱好艺术,喜欢收藏。虽然那时没有经济支持,但他总会拿着自己仅有的零花钱从路边摊买来一些奇石,自己加上底盘和点缀,作为自己的收藏品。高中毕业后,出于对艺术的追求,我进入一家画廊学习油画,可惜才两星期就被淘汰了。我在朋友家“躲”了一个星期才敢回家如实告诉父母。直到后来转向做制衣、线材和包装设计生意赚了钱,才有条件继续发展自己的收藏事业。初时,我这么痴迷,妻子不理解,说我是“二世祖”,认为他的收藏没有任何价值,连场馆也要注册成“二世祖”。直到后来,妻子慢慢发现,这些在她眼里不屑一顾的艺术作品,其实也是可以换钱的,才对我改观。后来,我就用“上善若水”这句人生座右铭,把藏宝阁命名为“上善坊”。

南方日报:新闻上说,青田当地成立电商协会来推动青田石产业的销售发展,您看好这种发展方式吗?

唐旭光:虽然我们从事的是最传统的文化产业,但是对当前来自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也不可忽视。我自己现在也开始利用网络社交媒体买东西。前提是与店家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因而,“互联网+青田石”有没有前景,就是看这个产业上游的产与者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下游的买家。诚信是互联网经济的生命。如果在网上能够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费巨额的成本到原产地去呢?

作者简介:

冯善书,艺术品市场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法律硕士。2006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研修班学员,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9年游学美国。现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法学会会员。现有专栏:南方日报“善言斋”,《收藏/拍卖》格物善藏”。《艺术品鉴证》、《茶行天下》等杂志特约评论员。在每日头条开有头条号“善言斋”,在微信有公众号“言斋斋”(id:artsandwich)和“艺术品投资收藏”(id:aboutart)。每年撰写数十万字文章,视野开阔,观点尖锐,致力于在艺术品投资领域阐发有创见和有建设性的声音。

钓鱼望远镜

摩崖石刻在哪里